本版主持:李鸿文
4月18日,深圳在滨海—滨河大道西往东方向主道最内侧一条车道试行HOV车道(多乘员车道)。消息公布后,引发舆论对“合乘人员坐前排”等规定的广泛质疑。在正式试行前夜,深圳交警临时决定把原定25日正式开罚的时间无限延期,并取消强制要求合乘人员坐前排的规定。深圳交警这一决定是明智之举。可意味深长的是,当初支持推行HOV车道也是民意使然,为何两次民意调查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无限延期回应民意
在宣布即将推行HOV车道后,深圳交警于4月13日通过官微发布了一项涉及5条内容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截至4月21日下午,深圳交警新浪官方微博调查显示,1159人参与投票,752人认为深圳目前推行HOV车道很难,不适合推行HOV车道,“只想自己开车,不想和别人拼车”,占比64.9%;赞成票为321票,占比27.7%,其余为中立票。
网络舆论更是尖锐。根据深圳舆情研究室提供的信息,网上言论大致可分为几派:一是调侃派。有网友调侃:“一直没借口买个充气娃娃,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去买一个了。”暗指前排放一个充气娃娃就可逃避执法。此类观点占两成左右。二是结合实际派。有网友认为,国外的HOV车道主要在高速路上设置,我们不能一味抄袭国外经验,要结合实际国情和市情。这类观点占了一成左右。三是拖家带口派。有网友说,他一家三口都在车上,但为了孩子安全和遵守交规,孩子必须坐后排,家长也在后排照看。就凭这一点就不能走HOV车道了,是不是剥夺他的正当权益?这类观点占了三成左右。四是怀疑创收派。有网友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缓解拥堵,反而会增加拥堵。名为治堵,实为创收。这类观点占两成左右。五是埋怨折腾派。有网友抱怨,主要是领导吃饱了没事干,想着法子折腾老百姓。这类观点占了一成左右。
基于民意的“不配合”,深圳交警于4月17日临时决定,将开罚时间点延期,且无开罚时间表。深圳交警还表示,将进一步调查道路流量和空驶率,充分倾听民意,努力在执法和民意中达到平衡。
深圳交警的表态,既是对民意调查的真诚回应,也是对民意的真心尊重。现代公共治理要求,重大公共政策调整必须征求民众意见。民意调查是征求意见的一种方式,也是公共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有效的公共参与,不仅是吸纳民众智慧,不仅只体现在决策阶段,而且,作为民主政治的必要程序,它也有助于政策的执行环节。得到民意拥护的政策,执行起来就会顺利;反之,在执行环节就会遭遇重重阻力。
支持推行也是民意
深圳交警尊重民意是明智之举。可让人不解的是,同样是民意调查,同样是由深圳交警方面出面组织,同样是面对深圳市民,4月13日的民意调查,却与3月15日民意调查在结果上大相径庭。据《羊城晚报》3月23日的报道,3月份的调查,有近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超过六成网友认为应该设置HOV车道。在众多设置HOV车道的备选道路中,北环大道呼声最高,其次为梅观路和新彩通道。
一个月之内的两次民意调查,结果却截然不同。这不仅让旁观者困惑,更让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疑虑:究竟哪次民意是真实民意?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追溯一下深圳酝酿推行HOV车道的“历史”。
2011年1月19日,《深圳特区报》报道,当时的市政协委员陈治民、张学虎、李毅经过专题调研,在“两会”联合提案中建议:“深圳面临日益恶化的交通状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的HOV车道,不失为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方法”。
2011年3月8日,《南方日报》报道,深圳市交委公布《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初稿,《方案》中“深圳将研究设置高载客率车专用车道(HOV车道)”等举措及设想,均为全国首创。
此后几年,深圳推行HOV车道的信息零零星星见诸媒体,信息发布也只是单向发布,没有经过一定规模的公共讨论。直到今年,相关部门才开始猛然发力,不仅在本市媒体上造势,还运用新媒体,积极宣讲HOV车道的诸多好处。
应该说,为配合相关部门推行HOV车道,本市媒体也下了很大功夫,除了舍得版面积极解读HOV车道的优点,更在评论中给予高度评价。这样的舆论宣传,使相当一部分市民先入为主地形成了“HOV车道=减少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环保实用”的主观印象。
可以说,正是各方的“合力”,左右了3月份的那次民意调查结果。要知道,深圳市民大多素质不错,他们愿讲理也会讲理。当他们以为HOV车道有这么多好处时,他们当然会积极配合这项公共政策。这个时候的民意也是真实的民意,是部分深圳市民对推行HOV车道的理念认同。
两次民意逻辑自洽
两次反差如此之大的民意调查都反映了真实民意,两者之间又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