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由大渐强 战略转型
进入2008年,国际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外部环境的急速改变迫使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必须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原则作出调整。
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速上升,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在迅速提高:2008-2009年已超过50%。节能、环保做为新时期摆在汽车产业发展面前的一个新命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刻不容缓,亟待解决。
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提出:(1)“着力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预示着我国将进入战略性调整的前期;(2)鼓励个人使用节能小排量汽车,同时推出优惠政策。既保持了消费增长,也预示着节能产品将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流。
同年,我国开始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
从2009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开始循着新的发展轨迹不断向前。我国进入到以汽车动力电动化转型为目标,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期。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随之有了新改变:不再出台新的“大部头”文件,而是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原有产业政策的相关部分逐步做出相应调整。
2010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扶植,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2012年,国家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凭借汽车节能指标超前国际的部署和新型动力系统国际领先的发展基础,提出“坚持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技术路径和“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的战略目标。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在继续支持传统汽车技术进步的同时,将电动化作为汽车动力转型的支持重点。
2013年,开始在80多个城市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2014年,正式确定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方向自此确立。
受益于以上相关鼓励措施和财政补贴政策的直接推动,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2014年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7.5万辆激增到77.7万辆,我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这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资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九项战略任务之一,并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突破的领域”。
2016年开始,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出台一系列简政放权、简化行政许可、开放新能源投资领域、强化退出机制、加强中后期监管等宏观调控措施。这预示着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意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2018年,国家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公布了汽车产业对外资股比放开的时间表,并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其中,新能源汽车是第一个对外资放开的产业。中国汽车进入发展新时代。
四、全面开放 强国之路
2018年注定是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年。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及两项重要汽车政策的变化,“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下一步将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同时,“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在这一基调的指导下,新政策应声落地。
201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其中,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外资相关限制。
历经40年风雨的中国汽车产业终于在一个个政策接力般的驱动下迸发出蓬勃昂扬的力量,从封闭、半封闭的发展阶段进入全面开放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汽车将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完成动力转型并实现汽车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
五、自主创新 强国之魂
回首过往,40年物换星移,如梭如歌。失意与韧性相随,坎坷与荣耀同行;坚守为自主护航,创新为发展谋篇。
过去的40年,正是得益于国家坚持深入的改革开放,为产业的纵深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围条件;同时,国家也在针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积极调整与应对,制定出与时俱进的政策,从而成为规范企业行为和引领汽车产业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