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在重庆发布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2018年第一批测评车型结果。
在发布厅后侧,“伤痕累累”的12款参与碰撞测试的车辆依次排开;在发布厅前侧,财险公司、汽车企业等相关各方代表济济一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测评结果受到汽车企业的高度重视,而重视的原因则是此次测试结果完全公开。就在半年前,C-IASI首次公布2017年测评结果时,则隐去了车型信息。
四项测试识“好车”
根据市场销量、保有量、受关注程度、出险频率、品牌覆盖等维度,2018年C-IASI第一批测评车型最终确定为东风本田思域、一汽—大众迈腾、广汽丰田凯美瑞、广汽本田雅阁、北京奔驰C200、华晨宝马318i共6款轿车;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上汽大众途观L、东风雷诺科雷傲、上汽通用五菱宝骏510、长城魏派VV5和吉利领克01共6款SUV,其中,长城魏派VV5和吉利领克01为“毛遂自荐”。为保证结果的公正性,测评车辆由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通过正规渠道随机购买。
安全性结果评价由车内成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以及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项构成,每项指数包含多项测试,并分为优秀(G)、良好(A)、一般(M)、较差(P)4个等级。
具体来看,车内成员安全指数包含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以及挥鞭伤4项内容。综合来看,领克01、奔驰C200、凯美瑞和雅阁成绩为“优秀”;昂科威、迈腾、魏派VV5和宝马3系为“良好”;途观L、思域以及雷诺科雷傲为“一般”;宝骏510为“较差”。
由于国内的交通状况复杂,人车混行较为普遍,C-IASI对车外行人碰撞后的头型与腿型进行了评估,以此来判定哪些车对于行人更加友好。结果显示,除途观L、宝骏510、奔驰C200成绩为“良好”外,其余车型均为“优秀”。
另外,针对辅助驾驶这一车企宣传的重点,C-IASI也进行了测试。12款车型中,宝马318i和宝骏510不具备辅助驾驶系统,其余10款车型中,仅雷诺科雷傲成绩为“较差”,其余9款均为“良好”。
除了上述“硬碰硬”指标外,C-IASI还发布了12款车型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该指数并不反映车辆的安全性,测试的是车辆在发生15km/h低速碰撞时抵御碰撞变形的能力以及碰撞后车辆维修的经济性。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有两个关键指标,第一个是结构变形得分,即不同车型在低速碰撞事故中对于结构变形以及零部件损伤的控制能力。结果显示,12款车型结构耐撞性得分率普遍较高,有两款车型得满分,但也有车型得分率仅为39%。具体来看,如前引擎盖、后背箱盖、发动机罩、天窗、车门、车身、尾门等车身闭合件得分率相差较小。但如前后纵梁,A、B、C三对支柱以及前后轮旋等对汽车驾驶安全尤为重要的结构件,各车型得分差异较大。
第二个关键指标是维修比得分,即去除车价影响后不同车型维修的经济性。结果显示,12款车型维修比相差较大,维修比最高为31%、最低为7%,相差约4.5倍。另外,后碰维修比普遍低于正碰维修比。
耐撞性指数揭车企“猫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虽然公布了12款车型碰撞测评的成绩,但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却并未“点名道姓”。从有关专家的解读来看,这一指数成绩并不理想,但却十分敏感。在城市中,低速碰撞占交通事故的大部分。发生低速碰撞后,只要对汽车相关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就能继续使用,因此,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直接且频繁地影响着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利益,这也是真正影响车主使用成本以及未来购车决策的重要信息。
从12款车型的总体结果来看,车辆设计和售后服务体系“猫腻”较多。
在车辆设计方面,12款车型中有8款在低速碰撞测评中出现车身结构件损坏;部分车型约束系统标定不合理,导致约束系统起爆;造型和总布置设计不利于配件保护;高价值部件未进行保护设计;设计中高价值部件较少考虑局部换修方案。
或许大多数车主看不清其中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车辆结构设计的优化,能够避免车身纵梁在低速碰撞中受损,从而减少或避免维修和更换。又如,合理的约束系统标定,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约束系统点爆。在12款车型中,两辆SUV出现气囊点爆、一辆轿车出现安全带点爆。在近三年测试的38款车型中,共有12款出现约束系统点爆,点爆率达到
31.6%。而在国外同类研究中,测试车型约束系统起爆率小于5%。
在服务体系方面,主要问题为部分车型整车配件零整比较高;常用易损配件零整比更高;维修配件多为总成形式;高价值配件不提供局部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