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在大撤退,500多名中国的捍卫者誓死不退!
2017-09-07 21:08 来源:历史研习社 敦刻尔克 /日本 /蒋介石
原标题:敦刻尔克在大撤退,500多名中国的捍卫者誓死不退!
1
最近,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在热映,许多人记住了33万英法联军跨海横渡的悲壮一幕。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场出人意料的溃败转移,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而中国军人誓死保卫领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故事,却不知有几人记起。
事实上,中国军队在二战时的作战风格要血性得多,尤其是在淞沪会战时期。
1937年的一天,蒋介石给冯玉祥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他有一个营守宝山,全营覆没,所有的官兵都殉国了。
冯玉祥听后内心很受震动,手下的将领们听说了后,各个表示愿意效法他们,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
蒋介石电报里说的这个营是国民党第98师292旅583团3营,营长姚子青,客家人,牺牲时年仅28岁。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全营500多名兄弟,一群20来岁的小伙子。
淞沪会战是一场以生命换时间的战争。侵华日军计划用“三个月灭亡中国”,80万中国军人用生命去击破日本侵略者的美梦。
蒋介石在会议淞沪会战时痛心疾首,多年培养的精锐部队成为日军的炮灰。许多军事史专家在总结淞沪会战时,看着20多万牺牲的国军将士感慨,这仗本来不该这么打!但又能怎么打呢?
2
上海,20世纪远东第一大都市,国民政府的心脏。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开始,中日双方心里都明白,上海必有一场大战。
日本人认为,要想三个月灭亡中国,就必须攻下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从精神上震慑住中国人。而蒋介石把上海视为国民党统治的腹地,不同于华北、东北这些由地方军阀控制的区域,上海就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心脏,拼了老本也必须要守。
蒋介石是铁了心要守上海了。一向对日本谨小慎微的蒋介石,这次不愿意只在日记里过过嘴瘾,不愿意坐以待毙。
1937年8月9日,两名日本海军军官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国民政府第二天就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8月13日中国军队决定先下手为强,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短短3个月内,蒋介石调集了80万军队集聚上海,国民党精锐尽出,要与泛海而来的20多万日军做殊死搏斗。
淞沪会战爆发时,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队员约5000人,这支部队看上去人数不多,国民党军队就算以十敌一,也能迅速将他们消灭干净。但这5000多人的背后是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上海附近的水域有几十艘军舰、200多架飞机协同作战,日方以陆海空三军结合的立体化作战模式严阵以待。
中国军队的强攻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日本海军陆战队伤亡惨重。8月16日19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向国内发出的电报说:“16日激战,我陆战队蒙受惨重损失...然而根据敌之兵力集中,预料今后每日将有激战。由于疲惫及兵力损耗,很难再维持六日...”
上海,日本人这次是要定了,迅速增兵来支援海军陆战队。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3师团、第11师团等直属部队,要与日本海军陆战队里应外合,势必拿下上海。浩浩荡荡的日本军舰驶向上海。
8月23日,第3师团在吴淞开始登陆,第11师团在川沙登陆,上海市中心近在咫尺,两大日本陆军精锐师团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攻下上海。中国方面,陈诚统率的第15集团军第11、第14、第67、第98师等部进人淞沪战场的左翼,在上海北郊吴淞至浏河的长江沿岸一带,对登陆的陆军师团进行阻击战。
攻与守,胜与败,上海的存亡就在这一线之间。
近海作战,日军强大的陆海空军协同作战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十艘日本海军轻巡洋舰、驱逐舰以140毫米主炮、127毫米主炮猛烈轰击吴淞口、川沙镇、吴淞炮台、狮子林炮台一带。加贺号、龙骧号、凤翔号三艘航母舰载攻击机、轰炸机对中国军队阵地轮番轰炸。在海军陆战队的引导之下,日军第3师团先遣队率先登陆。
反观中国军队,只能依托防御阵地,以机关枪、迫击炮拼死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