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逃港潮”,堪称中国版的“脱北者”(多张珍贵图片) Monica 2017-07-17
1962年“逃港潮”是怎么回事
1962年出现的大规模逃 港风波,共有十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涌人深圳,六万多人偷 渡出境。这场风波惊动了周-恩-来**,最后通过强行遣 返、凭证 明购买到深圳的火车票等措施才逐渐平息。众多的饥 民聚在一起,相互照应,就是香 港 警 察来了,几百数千人抱成一团,一时也奈何不得他们。
报纸、杂志、电台,几乎所有的香港媒体都出动了,一批批记者冲向第一线抢新闻,他们看到的是一幅幅催人泪下的情景。因为害怕军 警抓捕,他们大都白天躲在山上,到晚上下山来到附近村里人家讨要吃的。有些难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生命已十分危急。
据宝安县外事办的统计,1962年从4月下旬至5月23日,外流出境的总人数约六万人次。据英方宣布:从4月底至9月底,由陆地边境上偷渡过去的约七万人次,最终获得成功的估计约有1.2万人。逃到宝安的有十多万人。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在民谣背后,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根据陈秉安掌握的资料,在目前可以查阅到的文件里,从 1955 年开始出现逃港现象起,深圳历史上总共出现过 4 次大规模的逃港潮,分别是1957 年、 1962 年、1972 年和 1979 年,共计5 6 万人(次);参与者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全国12个省、62个市(县)。
逃港者多为农民,也包括部分城市居民、学生、知识青年、工人,甚至军 人。从政 治成分看,普通群众居多,也有共 青团员、 党 员,甚至**干部。有一份来自深圳市的数据表明,至 1978 年,全市干部中参与逃港者共有 557 人,逃出 183 人;市直机关有4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外逃。
逃港的方式,可分走路、泅 渡、坐船3种。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西线之别。泅渡通常是首选。偷 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顺利的话,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游到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
广东人把这种水路偷 渡称为“督卒”,借用象棋术语,取其“有去无回”之义。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一到夏天,水库和河里便人满为患。不少孩童从小就被家人灌输,“好好练游泳,日后去香港”。
偷渡者通常都带有汽车轮胎或者救生圈、泡沫塑料等救生工具,还有人将多个避孕套吹起来挂在脖子上。有些偷渡者下水后,还一边游一边背诵毛 主 席语录给自己打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当时,上述物件都属于严格控制使用的物品。到后来,就连乒乓球都成了其中之一。因为边防部队发现,甚至有人将数百个乒乓球串在一起,作为救生工具。
泅渡毕竟是年轻人所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通常选择陆上偷渡,从深圳梧桐山、沙头角一代,翻越边防铁丝网,粤语中戏称为“扑网”。为了躲避警犬,一些逃港者临行前会到动物园收买饲养员,找一些老虎的粪便,一边走一边撒,警犬闻了粪便的气味,便不敢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