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烈日当头码头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见习记者 石芳宇 摄
脚下是停港靠岸的千吨巨轮,眼前是绵延千里的湘江水道。8月14日上午10时,记者站在长沙新港码头上,尽管河风阵阵,但因没有任何遮挡物,在烈日的照耀下,热浪还是不断地向身上涌来。
8月,正值湘江丰水期,长沙新港码头船来车往川流不息。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在货物洪流中繁忙作业。
码头上唯一的女吊车司机
“庞然大物”挥舞着长臂,吊起30吨重的货物。很难想象操作机器的竟然是女司机。一头短发干净利落,身材不高但十分结实,这是记者对郑曼的第一印象。17岁,她就到码头上工作了,转眼23年,她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位大型吊车女司机,而且是现在码头上唯一的女性吊车司机,她质朴的笑容上写满了阅历。
“干这个活就是要胆大心细。”刚下夜班的她,眼睛里还布着几根血丝,“这种手艺学到手了哪里都需要,工作稳定收入也高。”13年前,为了供孩子读书,她跟公司申请学开吊车,向每一个吊车师傅拜师学艺。从小型吊车到现在承重35吨的大吊车,她也成了老师傅。“以前女司机不只我一个,大家觉得工作辛苦就慢慢转行了。”她说。
20分钟巡逻一次,每天走2万步
彭军是码头“大前端”的班长,要掌管船车对接、工人调度、安全检查等,事无巨细。“平均20分钟就要出去巡逻一次,每天走2万步一点不夸张。”他说,这段时间,码头上的日吞吐量达到了25000吨,8月可能要达到80万吨。“无论是白班晚班,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24小时作业。”
“上那去看看!”他指着吊车旁边漏斗状的大溜斗。吊机将货船上的矿石抓起来,先放入溜斗,等运货车过来“接”住。说着,他就让溜斗工胡良峰下来休息,拿起水管向高空冲去。
彭军是在码头工作了23年的老员工。之前在船上做轮机员,出一次船就要在海上漂泊半个月,见惯了大风大浪。3年前才转型做了管理员。
三代人共护码头繁华
何舰今年24岁,退伍后就在码头做了钢材理货员。爷爷和父亲都是码头工人。“码头上也要输入新鲜血液嘛,我是在码头上长大的,我不觉得这里苦。”何舰笑呵呵地说。
几十米高的桥式龙门吊车下,何舰戴着安全帽,和搬运工人们一起将螺纹钢绑起来挂在吊钩上。“别看我大大咧咧,清理货物心思细腻着呢。”正说着,他就在本子上记起了型号、件数。“气温37℃,这里起码有60℃,鸡蛋都能煎熟。”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不断往下掉,他用手一抹,迅速又转身登记起另一旁货物的数量。
“我还在学摄影呢,特意报了个班!”忙完一阵,何舰介绍起他的爱好。业余时间他就在码头上溜达,晚霞中的码头、不息的车流都是他的杰作,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码头的辉煌。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石芳宇
视频记者/陈普庄
视频拍摄 /何佳洁
实习生 刘品贝 罗诗睿
后期剪辑 /夏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