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释疑“清盘式”转型路径 量化投资渐别2017“至暗时刻”
本报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近日,由知名金融学教授黄明执掌的北京睿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睿策投资),披露的一纸“清盘”公告引发了市场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睿策投资在公告中指出,由于发展及投资策略转型需要,公司未来将全面采取量化对冲投资策略,而现有产品的投资范围与设置结构已无法满足未来量化对冲策略的投资运作需求,根据公司投资管理模式调整,睿策产品拟于近期进行产品终止操作。
“我们的公告是4月13日发出的,前期已经跟投资人做好了沟通。”4月26日,睿策投资董事长黄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4月26日,记者在睿策投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6号首创大厦的办公室内发现,睿策投资仍在正常运转,舆论风波并未给公司带来太大影响。
“怪异”抉择背后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睿策投资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是张宇。目前,张宇在睿策投资担任量化投资总监职位。
从业绩表现来看,此前睿策投资专注的股票多策略主动管理型投资产品业绩表现并不差。格上财富数据显示,睿策投资旗下运行中的基金有45只,其代表产品“睿策1期”总收益达到218.02%,近一月的收益为1.45%。
在格上财富统计的北京地区股票型阳光私募一季度收益排行榜中,睿策投资排名第十,其旗下股票基金2018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为0.16%。
正因为如此,清盘的巨大转变也令外界产生诸多质疑。此外,由股票多头策略转向量化策略,在人才储备、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经验是否足够匹配,也让市场把目光集中在睿策投资转型路径上。
不过,在黄明看来,这次转型的背后睿策投资其实已做了7年积累。
“公司成立初衷就是要做量化,我有一个专门的量化团队,2011年开始研究,2013年开始成立量化类产品,但当时表现不是很稳定。后来我决定把量化作为多策略的一部分,因此最近几年量化在我们不同产品里或多或少有一定贡献,但它是配角不是主角。不过我的量化团队也在这几年不断扩张,不断的研究,终于现在我觉得产品的模型成熟了,转型时机到了。”黄明对此解释称。
“多头策略要研究股票,而且现在择时越来越困难,这些都要耗费巨大的能量。用多头策略来做稳健产品,就意味着要耗费很多心血,我也度过了很多不眠之夜。” 黄明略显疲惫地说。
4月26日,某大型公募基金高管评价此事时亦深表理解,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道,“做多头不易,真的是战战兢兢。”
事实上,转型量化对黄明来说或许是找到了那个“兴奋点”。
“专注量化会让我的物理背景、金融理论背景以及实战经验完全融合,思考量化策略模型也是我的乐趣,因此这个转型对我来说非常自然。”黄明认为。
资料显示,黄明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博士。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商学院金融教授。黄明也被称为私募界的“学术派”。
“好的量化模型不能从数据中‘蒙’出来,背后必须有理论依据。”黄明表示。
量化策略转机隐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黄明的突然转向除了有点不合常理,还显得颇为不合时宜。
事实上,刚刚过去的2017年几乎是量化策略最艰难的时期。
整体来看,由于CTA策略和量化对冲策略比较低迷,量化复合策略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对指数增强策略的配置和对另类策略的配置,有部分机构在策略中使用到了个股期权甚至场外期权的策略来增强收益。
格上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量化复合策略获得了8.79%的平均收益,在所有策略中处于中位。
不过,相较于前两年,今年初量化策略的业绩已开始崭露头角。今年一季度,私募行业平均收益为-0.6%,其中程序化期货平均收益3.25%、阿尔法策略平均收益3.14%,分别摘得冠亚军。
“量化策略相对主动管理的优势在于稳健,一方面是因为持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对冲工具。”黄明表示,“国内量化策略的瓶颈依然存在,主要是对冲工具和对冲的环境和交易方面的限制。比如说股指期货的交易也存在额度限制、保证金过高、占用过多资金的问题,松绑力度还不够。”
不过,黄明同时也承认,量化策略最大的缺陷是很难产生较高回报。也因此,在与投资者沟通中,黄明也不断强调量化策略的风险,同时告诉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一定要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