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须有底线,历史不容调侃
[导读]
“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近日,有不少年轻粉丝借用中国在《南京条约》后沦陷的历史,比喻自
“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近日,有不少年轻粉丝借用中国在《南京条约》后沦陷的历史,比喻自己“沦陷在娱乐偶像的魅力之中”。这种以调侃历史的文案向明星表达爱慕之情的行径,败坏社会风气,挑战公序良俗,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
年轻人追星可以理解,喜欢活泼的网络文化也无可厚非,但调侃国耻吹捧偶像,显然是拿无知当有趣。可以看到,一些人积极转发这些文案,是因为发自肺腑地认可这种表达。这充分暴露了文案创作者、传播者的无知,他们看似在给偶像制造人气,实则是在给偶像招黑。
更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这种价值观扭曲的“脑残粉”文案,将严肃的历史胡乱“嫁接”于浅薄的粉丝文化,负面效果不容小觑。它们披着“应援文化”的流行外衣,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中大行其道,会在无形中解构历史,传递一种娱乐化、庸俗化、虚无化的历史观。
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有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在一些粉丝的应援行为跌破底线,陷入非理性的集体狂热之时,似乎没有看到那些“被表白”的娱乐明星站出来纠正粉丝的错误。作为公众人物,明星其实有责任引导粉丝理性表达,让他们知道历史不容调侃,要有底线意识。
至于制造和传播这些“脑残粉”文案的App、社交媒体平台,此时也该反思。那些看似俏皮、幽默的文案是否妥当,是否应该及时叫停,心智正常的人都不难判断。怕只怕有些人被流量蒙住双眼,明里暗里迎合粉丝文化,甚至希望通过打擦边球来扩大知名度和活跃度。
近些年,时不时有人云淡风轻地消费民族苦难,肆意表现对历史无感和无知,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苗头。这一次,有不少媒体官微站出来澄清谬误,值得点赞。但我们希望多学历史、尊重历史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脑残粉”文案真正失去传播土壤。(易艳刚、杨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