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500张餐桌的龙虾店,排号已达4600多桌,食客们下午取号,深夜才能吃上。类似人气火爆的“网红”餐厅,成为许多城市的一景。但媒体调查发现,这其中的猫腻着实不少,排号数量真伪暂且不论,食客们只要花钱找“黄牛”即可插队。各种蛛丝马迹汇聚起来,令人不禁质疑这些“网红”餐饮店究竟是真火还是虚火?
流量经济的盛行让视人气为生命的餐饮行业发现了新大陆,一条独特的“互联网+”模式渐渐成型。分析许多店铺的蹿红之路,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当地的主要美食生活类公众号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家新店,随即推出几篇图文并茂的试吃体验。在网文的病毒式传播中,店铺门口就会排起不知真假的长龙,不乏“黄牛”流窜其中。一旦打响了“当头炮”,“网红”餐厅还会大玩跨界营销,确保自己的舆论热度。但热闹背后,流量造假、人为刷单、黄牛炒号等问题几乎一查一个准。事实说明,“网红”是假,炒作是真。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餐饮行业花尽心思进行市场营销无可厚非。但若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营销上,忽略了对品质的追求,无疑是本末倒置。近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网红”餐厅的速生速死、刚“红”便“黄”。精心设计的店内装修、摆盘装饰,都让食客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拍上两张。但只要涉及味道、品质等“里子”,很多“网红”立即原形毕露。食品消费成败皆在味道与品质,一旦本末倒置,成了流量消费、心理消费、社交消费,那么势必难逃“伤仲永”的结局。
“网红”本身并无贬义,但营销不能取代对品质的追求。今天许多知名餐厅当年也都是引领话题的“网红”。说白了,红一把不难,难的是一直红,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做餐饮乃至做买卖都应该在嘈杂的环境中守住匠心。所谓大道至简,餐饮企业与其在各种策略中迷失,倒不如先做好品质。君不见那些“苍蝇馆子”“深夜食堂”,装修平平却仍能吸引一众食客。有颜值更要有实力,才会收获消费者的长久青睐。(鲍南)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