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买车网 > 生活 >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2019-04-03 17:44 来源: 互联网 编辑:WB002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
桥梁与结构风工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姓名:赵林

职称:教授

电子邮件:zhaolin@tongji.edu.cn

研究领域:

桥梁与结构风工程

所属研究室:桥梁与结构抗风研究室

个人简介:
从事大跨桥梁与大型冷却塔结构风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涉及台风场观测统计及台风工程模型构建、风-雨-结构多介质复杂荷载环境作用、结构气动力荷载参数识别、结构风致行为分析与实测验证等方面。发展了工程台风解析模型及其风环境预测算法,解决了适用于西北太平洋我国沿海地区台风风参数输入问题;开展主动控制风洞试验技术探索,提出新型主动风扇与主动格栅组合的多维湍流模拟机制,深入研究了特异风条件钝体绕流气动力非线性效应,实施了具备自适应反馈机制的气动翼板主动控制减振研究;自主开发了系列大跨桥梁和大型冷却塔抗风分析软件平台,解决了以台风灾害为代表的特异风环境跨海大型桥梁和复杂组合冷却塔抗风设计关键问题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优青1项+面上3项+青年1项),其它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和交通部重点研发项目共7项;主持完成大跨桥梁和大型冷却塔等国家重大工程抗风项目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1和第7),获得一等奖2项(排名第7 和第10)等。2012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自2012年起,陆续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风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空气动力学风工程及工业空气动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交通部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第五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际空间壳体结构学会(IASS)工作组执委等学术职务。
担任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为包括行业内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等30余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者,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Built Environment-Wind Engineering and Science”编委。现已在“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风工程领域Top1期刊, IF=2.307, 系列刊文11篇)、“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力学领域Top1期刊, IF=3.684)、“Disaster Advances”(综合灾害防治领域Top1期刊, IF=2.292)、“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结构工程领域Top2期刊, IF=2.441)、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流体与结构领域Top2期刊, IF=2.415)和《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检索36篇和EI论文检索84篇(不含SCI 重复收录),SCI JCR1区论文14篇,全部论文总引用次数1941次。2014 年度2篇论文入选科技部前1%的精品期刊论文(领跑者5000)。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参编专著3部和教材1部,包括《大跨度悬索桥抗风》、《大跨度拱式桥抗风》、《现桥桥梁抗风理论与实践》和《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等。
主持开发“同济风向标WindLock”集成软件平台,涵盖了大跨桥梁和大型冷却塔抗风分析算法和辅助设计开发工具。软件平台授权于多家地区和省级设计企业与高校,包括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院、郑州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该软件集成平台除提供特异风环境条件独立自主产权的大跨桥梁抗风分析解决办法,亦打破了我国火/核电超大型冷却塔结构设计的跨国企业软件技术垄断,解决了世界上最高、最复杂大型冷却塔抗风设计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成果转化推广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专利和软件转化合同额近300万元。相关技术应用于30多项国家重大桥梁和冷却塔工程。
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担任国际空间壳体结构协会(IASS)冷却塔与烟囱学会执委(首次中国学者担任);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完成口头报告21次,其中在AWAS16和2nd ICIA完成国际大会特邀报告2次,国内全国风工程大会等特邀报告2次,其它国际会议论文32篇;重视推动研究生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共5人次在国内外风工程学术大会联名获得优秀论文奖励,其中包括2017年度第二届国际空气动力学国际会议(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nd ICIA)唯一的研究生优秀论文一等奖(K. Xu(研究生), L. Zhao, etc. Time Domain Calculation of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of Long-Span Bridges by Using a Reduced-order Modeling Technique)和二等奖1项、其它全国风工程会议研究生优秀论文一、二等奖3项等。作为主要组织者首次筹办在中国召开的钝体空气动力学领域和结构风工程领域国际大会(四年一次),即2012年度钝体空气动力学大会(The 7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Bluff Body Aerodynamics and Applications)和2019年度国际风工程大会(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nd Engineering,筹备中)。
(以上数据统计至2018年5月前)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中国买车网(www.auto-market.cn) 法律顾问:广东无极方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黔ICP备15010752号 客服邮箱:1447260813@qq.com CNZZ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