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播放
场上最强王者,场下无名之辈 重庆“外卖拳王”张方勇的逐梦人生
正在加载...
但愿人间各种事都是虚惊一场——《无名之辈》
个子不高、单眼皮、小胡子的张方勇看起来是个朴实耿直的“重庆崽儿”,靠着一边打拳,一边送外卖,火了之后得了一个“外卖拳王”的名头。别人问他为什么拿了金腰带还要送外卖时,他会涩涩的一笑:靠打拳赚不到钱,但是人总要养活自己。
“外卖拳王”张方勇(受访者供图)
他很坚韧,可以为了梦想出力气、打零工;他很骄傲,因为梦想总是靠着努力开花结果。但是面对一直缠绕不去的旧伤时,他很忐忑,惶惶不安到不敢去想。
面对万一不能再打拳了有什么打算的疑问,张方勇回答:“不会再碰这一行。”
头部受伤的病人
“外卖拳王”张方勇火了有一段时日了,拿了金腰带,上了央视、快乐大本营......这些“耀眼”的经历已经成为了其他“草根拳手”目标,令人艳羡。现在,他依旧在送外卖的路上奔波。
上周,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见到前来做检查的张方勇时,他脸上写着紧张。赶场一般的人群熙熙攘攘,颇为瘦小的张方勇穿梭于其中,对于即将面临的检查倍感焦虑。
1469元,核磁共振的检查费用明显让他心疼,“还有很多债没还呢,害怕自己伤得很严重。”张方勇头上的伤主要来自于两个月前的一场比赛,赛后头部的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之后又经历了大量的训练、工作,导致头上现在有一个肿胀起来的包,活动起来就隐隐作痛,头也昏昏沉沉。镇上医院的医生跟他说,有可能是左脑部有淤血,让他尽快去三甲医院检查。
“之前没当回事,大家(其他拳手)都这样,像我们这些拳手,没有几个头上没伤的,鼻梁骨折、脑震荡、头部淤血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鼻青脸肿更是家长便饭。”说的时候张方勇唏嘘地笑了笑,“现在国内拳击不热,环境不好,大家收入都很低,基本上打拳都要靠兼职来养活自己。”
在西南医院做核磁共振的张方勇
他19岁开始打拳击,敢打、敢拼,有着很强的个人风格。面对对手挥来的拳头,他不紧张,他可以选择还击。但是这一次,他紧张得像个孩子,嘴里碎碎念着:“如果以后不能比赛了怎么办,我从没想过,我还想拿亚洲、世界拳王金腰带呢。”
这一刻,现实照进了梦想。
忠于梦想的少年
张方勇出生在云阳县,父母在城里务工,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跟随外公外婆长大,15岁的时候,张方勇被沙沱中学送去万州摔跤队,后来他迷上了拳击,退学跑去西安追逐拳击梦。
“最开始,我觉得打拳击能赚钱,我努力训练,敢打敢拼。”怀揣着“干喜欢的事赚钱养活自己”梦想的张方勇,没多久就感觉力不从心,打拳是赚不到钱的,不但赚不到钱,还要靠做兼职来养活自己。
他待过工地、开过摩的、摆过地摊,最终借了6000元买辆电动车成了外卖小哥,可不到一个月车就被偷了,加上第二辆车钱,“刚工作就负债八九千元。”那段时间,他从早点送到宵夜。
送外卖的张方勇 (受访者供图)
“重庆崽儿”从不怕吃苦,跑步是常态,饿的时候,一只手保护着顾客的热食,另一只手将面包就着冷风胡乱塞进嘴里,“每天都是45单以上”,这样的生活大概坚持了一年,他曾创下一天69单的纪录。
“为了梦想坚持得太久了,有时候感觉很累,特别是回家看到父母的时候,我都觉得有些愧疚。我现在打拳不是为了钱,而是想为梦想努力一把,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张方勇苦笑着说。
囿于现实的男人
“大家都一样,跟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嘛。”张方勇说,以前,父母知道他在外面打拳击,但是生活在县城从未亲眼看过他比赛的父母,并不知道拳台上的情况,直到有一场比赛,全国直播时被邻居看到,张方勇的爸妈这才知道儿子在外面跟对手拼命。
赛后,张方勇打开手机,十几个未接来电让他心里一紧。“轮流来劝,打了好多电话,劝我改行,说拳击太血腥了,不要打了,回来卖挂面。”但是张方勇不愿意。
女朋友从重庆跑到了昆明工作,学护理的她经常帮他按摩,在他鼻青脸肿的时候照顾他,在他鼻梁骨折的时候偷偷地哭,想劝他改行,他也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