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2月21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披露了温州银行辅导备案公告文件。这意味着温州银行朝着上市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公告显示,温州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辅导期大致为2019年1–12月。
不过,目前温州银行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近两年该行不良率大幅度攀升,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该行不良率分别为1.45%、1.44%,2018年上半年突然飙升到1.87%,2018年第三季度末升至1.98%。对于不良率上升的原因,时代周报记者近日多次致电该行,但未能联系上相关负责人给予置评。
“不良率飙升,不一定代表该行的资产质量突然恶化,有可能是因为监管要求加速暴露不良,之前隐藏不良率的手段受到强监管,从而导致不良数据被真实披露。”某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就在近期,温州银行又踩雷*ST富控(600634.SH)。*ST富控诉讼缠身,在该司近日公示的表内借款中,银行机构借款本金额度最高的为温州银行上海分行,额度为1.95亿元。
十年路漫漫
早在十年前,温州银行就有上市的计划。2008年,温州银行董事会曾发布上市议案等多项议程,2009年就通过上市辅导期。2012年,浙江省出台的“温州金改12条细则”中也提到,“推动温州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上市融资”。2014年,有消息称温州银行的上市计划曾提交到温州市银监分局,拟赴港上市,但此后一直没有下文。
2018年11月9日,温州银行召开的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延长〈关于《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议案》的决议〉有效期的议案》《关于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及其授权人士办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相关事宜有效期延长的议案》等多项议案。
最近公开的上市辅导展示了温州银行登陆资本市场的决心。根据公告,辅导内容包括核查温州银行在设立、增资扩股、资产评估、资本验证等方面是否合法、有效,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股权结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督促温州银行实现独立运营,做到业务、资产、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完整,主营业务突出,形成核心竞争力等。
截至2018年9月末,温州银行第一大股东为新湖中宝(600208.SH),持股比例达18.15%。温州市名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财务开发有限公司、新明集团有限公司、大自然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股东分别持有该行8.10%、6.03%、5.77%和4.58%的股份。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新湖中宝在该行“潜伏”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8月,温州银行完成了成立15年来最大规模的融资,增资扩股7.8亿股,而新湖中宝斥资13.3亿元,购得温州银行3.5亿股,持股13.96%;2017年,新湖中宝再出资7.44亿元增资温州银行,持股比例上升至18.15%,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三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3%,资本充足率为11.73%,接近监管红线。该行资本充足率在去年年底有所回升,截至2018年末,该行资产规模为2271亿元,资本充足率11.85%,一级资本充足率8.70%。
制图 邓富群
不良率或拖累上市
不过,温州银行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这可能会拖累其上市进程。
截至2018年9月末,温州银行营业收入27.11亿元,净利润3.34亿元,分别为2017年的68%、37%;不良覆盖率为11.73%,较2017年上升0.2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由2017年的185.98%下降至152.14%。
该行的盈利水平较2017年大幅度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 1–6月,温州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8.13亿元、10.29亿元、9.02亿元及2.10亿元。由此可见,该行2018年的净利润可能仅为2017年净利润的一半。
去年11月底,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在温州银行2018年金融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温州银行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投资策略导致资产负债错配,依赖发行同业存单弥补资金流动性,在融资成本上行的环境下,利息支出水平上升明显。同时,较大规模的不良贷款核销,对盈利水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8年,温州银行资产质量也面临较大压力。2016年、2017年该行不良率为1.45%、1.44%,较为稳定;到了去年上半年不良率为1.87%,去年三季度末这一数据为1.98%,上升的幅度较快。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年初监管要求趋严,对于不良贷款的分类准确性高,加速了真实不良的暴露。
“另外一个原因,是2018年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违约风险上升,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吴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