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厂家的备战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未来规划的中心转移到新能源汽车领域。长远来看,可选车型一定会越来越多,性能也将越来越好。
随着各大汽车厂家及新造车势力争相推出更多车型,消费者在挑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时候难免患上“选择恐惧症”,如何评判新能源汽车的“优劣”?这似乎是个难题。
据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震坡介绍:“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125.6万辆,保持全球第一。但遗憾的是,消费者对电池系统、续航里程等问题的认知和投诉呈增加趋势 。”其中,对于电池的投诉占据投诉总数的64%。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有权威机构制定出新能源汽车科学的标准评价体系,相信一切会好的多。
近日,Man哥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参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体系框架的发布会,这个规程是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以下简称“大数据联盟”)联合发布的。而中国汽研,也正是资深车迷比较熟悉的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联合发布机构,被称为中国版IIHS。
“推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是为了立足消费者关心的产品痛点问题,创造一把高于准入标准的标尺,理顺市场需求和产品品质之间的关联。”中国汽研方面向Man哥表示。
据了解,评价分为单车测试评价和车群大数据评价两个方面,根据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新能源汽车特点,拟定能耗、安全、体验3个评价维度,并从上百项测试指标中遴选了能量消耗率、续驶里程、充电效能、使用安全、驾驶体验、质量体验等10个二级指标。
而在能耗、安全、体验3个评价维度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体系框架将能耗测试放到第一位,这与燃油车评测规则不同。
在能耗维度,基于WLTC循环工况,针对车辆高速、常温、高温、低温四个环境及工况进行能耗测试,尽可能的模拟纯电动汽车在温度、湿度、空调使用等条件下的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变化。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体系框架发布会上公布的年度计划和发展规划路线图,2019年将陆续发布相关管理办法和完成第一批测试评价工作,下半年发布第一批车型结果。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将持续进行主流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测试评价和结果公布,并逐步开展PHEV、燃料电池汽车的测试评价,最终建成完善的国家级评价体系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政府、行业、媒体、消费者提供新能源产品评价综合服务体系。
据悉,未来也会在碰撞安全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马上拿到新能源排照的消费者也是“幸运的”。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品丰富程度提高,评价体系也将越来越完善。也许一两年的时间,整个行业都会出现较大变化。等等看,或许能够买到更适合自己的车型。
本文为AutoMan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
告诉你一个秘密,想买车的人都在用搜狐汽车APP,里面有海量的汽车资讯,最全的车型库,精美的汽车图片,还有好车榜能让你更懂车哦,快去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