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靠电池起家的企业,究竟能做多大?比亚迪的答案可能超乎你想象。
在全球动力电池十巨头中,松下、三星和LG是半路出家,国轩、孚能等起步做电池,现在还做电池。
只有比亚迪从电池跳出电池,做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
2018年,比亚迪乘用车全年热销50万辆,逆势增长23%,大幅领跑市场。新能源汽车更是增势迅猛,全年热卖24.7万辆,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
这一年,全球共售出201万辆新能源汽车,平均不到10辆,就有一辆是比亚迪造。
而这,仅仅是比亚迪最为外界熟知的版图之一。
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是国内唯一一家能与宁德时代抗衡的企业。
电机,与动力电池一样,被视为电动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而这个核心部件的核心,是驱动电机的IGBT芯片。
小小一块IGBT芯片,直接关乎整个电动车的动力输出,俗称电力电子行业的CPU。
高铁是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但在早期,IGBT芯片基本靠进口。
2003年,刚带领比亚迪夺得全球电池第二的王传福,向外界宣布: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
众人一片惊诧,比亚迪却在静默中又干了一件大事:成立比亚迪微电子,进军半导体,做IGBT芯片。
经过十几年摔打,建起一个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再到测试、封装的完整产业链,被三菱、英飞凌等厂商垄断数十年的IGBT市场,从此被撕开一个裂口。
而这些当初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最终交织在一起,结出硕果:
当大多数企业在IGBT芯片上受制于人时,比亚迪却成功掌控了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
▲比亚迪IGBT4.0晶圆
而最近才露出冰山一角的比亚迪电子业务,更是实力不俗。
全球每10台手机,就有2台使用比亚迪电子的技术。此外,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的Android手机品牌,比亚迪电子都是主力供应商。
这些或隐匿,或为外界熟知的业务,正撑起一个年营收上千亿的商业帝国,共同构筑起一个令人遐想的估值未来。
有人给比亚迪算过一笔账,即便不计轨道交通,只是将电池、电子、汽车等几大业务简单相加,估值也超过3000亿。
没算上的轨道交通,则是一个规模轻松破万亿的庞大产业。
估值是对一个企业未来的展望。而技术是所有估值体系中,最具想象力的因素之一。
股神巴菲特,数十年不碰科技股,却为比亚迪破了一次戒,只因为老搭档查理·芒格的一句忠告:
“如果不投资比亚迪,你将错过一个亨利·福特,一个托马斯·爱迪生,一个比尔·盖茨。”
芒格用来类比王传福的三个人,无一例外,都是改写历史的技术狂人。而技术是流淌在比亚迪血液中的基因。
自1995年创办比亚迪以来,王传福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技术的“鱼池”。
在这个“技术鱼池”中,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是这个池子里最容易被外界忽视,但也最根本的技术。
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材料往往定义一个时代的变迁。
19世纪早期,钢材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机和铁路时代。
二战期间,铀-235的提纯,推动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人类进入核时代。
20世纪50年代,高纯度单晶硅的发现和使用,引发计算机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但敢于并舍得在材料技术和基础研究上大投入的企业,并不多。
这一方面是因为材料技术和基础研究很烧钱,另一方面,更因为它产出慢,甚至没产出。
而坚持在这件事上“烧钱”的企业,大多志存高远。
3M,全球材料巨头,一直致力于为人类开发新型材料,生产了全球第一张磨砂纸、第一个创可贴、第一盘录音带……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华为,在基础研究和材料技术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全球手机和通信业巨头。
▲比亚迪电子在陶瓷材料领域有大量布局
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工作、创业,一直跟材料“死磕”的王传福,对材料的重要性有着刻骨的认识。
他也一直对此孜孜不倦,从早先的电池材料,到之后的各种电子、汽车,乃至轨道交通材料。
在比亚迪,有500多人从事材料技术,相当于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力量。
十多年来,这支幕后奇兵夜以继日地改进各种材料来实现创新的应用,甚至改变材料的原子结构“发明”新的材料。
材料测试方面,比亚迪电子拥有多个全球顶级实验室,其能力获得CNAS国家级认证。
仿真技术是材料研究的重要手段,可对材料的使用效能和适应性等进行评估。
在竞争以秒计时的电动车行业,谁能够拥有一流的仿真技术,谁就能率先推出适合电动车的新材料,从而赢得竞争的主动。
而比亚迪,建有一个数万条参数曲线汇聚而成的材料数据库,材料应用相关的综合仿真能力在国内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