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买车网 > 资讯 > > “国漫”PK“日漫”青少年喜大普奔的拐点在哪里?
“国漫”PK“日漫”青少年喜大普奔的拐点在哪里?
2019-02-23 13:00 来源: 互联网 编辑:WB002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
4月13日至14日,首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动漫创新创业大赛在杭州举行,图为大赛决赛评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

原标题:“国漫”PK“日漫” 青少年喜大普奔的拐点在哪里?

“国漫”PK“日漫”青少年喜大普奔的拐点在哪里?

  4月13日至14日,首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动漫创新创业大赛在杭州举行,图为大赛决赛评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黄颖(右一)为潜力个人奖、潜力团队奖颁奖。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1951年,由日本动漫巨擘手冢治虫创作的科幻漫画《铁臂阿童木》开始连载,并在1961年制成动画产品。1980年,动画版《铁臂阿童木》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动画作品。第二年,漫画版《铁臂阿童木》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发行。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动画、漫画(以下称动漫)创作的缓慢复兴,相关娱乐产品甚为匮乏。阿童木的出现,其包含的极富想象力的卡通角色和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令中国大众特别是少年儿童耳目一新,也自此开启了日本动漫作品风靡中国的大幕。

  《花仙子》《机器猫》《聪明的一休》《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时光荏苒间,一批日本动漫作品深深影响着中国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几代国人,而今,这一群体成长为了当下国产动漫创作的主力。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政策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大力扶植,中国原创动漫产业日益兴盛,无论在创作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近10年来,国产动漫的百花齐放令国人为之振奋。然而,在国产动漫与日本动漫相互“PK”的征程中,再次启程的国产动漫只是刚刚吹响了复兴的号角,国产动漫要如何真正让广大青少年受众“喜大普奔”,仍须拭目以待。

“国漫”PK“日漫”青少年喜大普奔的拐点在哪里?

  4月13日至14日,首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动漫创新创业大赛在杭州举行,图为杭州次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陈洁向评委介绍动画作品《东壁志异》。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痛点:绘画风格、故事情节同质化急需改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动漫市场的对外开放,一大批日本动漫产品陆续进入中国并形成传播热潮。在当时国产动漫产品相对匮乏的背景下,日本动漫以其题材新颖、想象奇特、制作精良等优势迅速赢得了一批忠实粉丝,也潜在影响着当下国产动漫的创作风格和受众喜好。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黄颖长期专职于动画、漫画创作研究,在其看来,日系动画、漫画对当下国内创作群体影响很深,不过这种影响要正反两方面看待。“一方面,它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另一方面又束缚住了创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维。”

  黄颖认为,当下国产动画、漫画的创作风格日趋多样化,但是很多作品仍存在着风格、故事情节上的同质化,就是源于这批创作者从小接触的作品类型单一。“例如男性角色都是俊朗高大、身形瘦削、长发飘飘,在形貌上类似而缺乏特点。”

  人物角色的创作要避免千人一面,故事情节的设计要避免千篇一律,就必须接触生活深入生活,不能全凭想象去创作。黄颖表示,“故事中所谓的恩爱生死、江湖恩怨,很多都是想象出来,合理性与逻辑性都较差。”

  同质化的观阅作品会潜在养成同质化的受众群体。杭州次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陈洁表示,一方面,源于自幼观看、阅读日系动漫的习惯,虽然环境在不断变化,但创作者、观众读者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

  不过,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前进,当受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改变,同样会要求创作者不断推陈出新,客观上督促着国产动漫的发展。

  “现在,动漫更新换代很快,一种类型受众总会看惯看腻,这就要求创作者开脑洞想创意,不断寻求新的突破。”陈洁说。

  日本动漫浸润中国市场的近40年间,也是国产动漫走出低谷,从没落走向复兴的关键时期。日本动漫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的故事情节、精良的制作技术迅速吸引了中国孩子的眼球,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趣味。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中国买车网(www.auto-market.cn) 法律顾问:广东无极方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黔ICP备15010752号 客服邮箱:1447260813@qq.com CNZZ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