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5月底的北京,天气还不算太热,阳光也没有那么酷辣,一派盎然生机。来不及欣赏初夏风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匆匆背上行囊,远赴位于中美洲地区的科潘,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到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
科潘,是玛雅文明著名的城邦,被称为玛雅世界的雅典,包括洪都拉斯的科潘河流域及危地马拉的牟塔瓜河流域中部。
这里曾经见证了玛雅文明的辉煌成就。宏伟的金字塔神庙、精美的壁画、独特的象形文字、精确的天文历法及数学体系等,古老的玛雅文明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而玛雅文明的突然衰落,也为世人留下了千古谜团。
这里曾经留下了无数考古人挥洒汗水的身影。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即在此开展考古工作,至今持续百余年,使得科潘成为被研究得最充分的玛雅城邦。除了美国哈佛大学之外,日本金泽大学也在此开展考古工作,建立工作站。相较之下,中国考古人与玛雅的缘分有些“姗姗来迟”。
2013年,李新伟受邀参加危地马拉举办的世界文明对话论坛,顺道参观了玛雅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蒂卡尔。第一次进入玛雅世界的他,受到了强烈震撼。“中国何时能在玛雅开展田野考古工作”,成为李新伟心中的期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考古迎来走向世界的新机遇,在世界重要考古遗址发出中国声音成为中国考古人的重要使命和担当。2015年6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关于科潘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合作和互助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科潘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方面实施为期5年的合作。中国考古队对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进行全面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在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核心地区主持的第一个考古项目。
谈到目前的考古进展,李新伟的言语中满是兴奋。“今年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们发掘的是一个玛雅贵族居住的四方院落,今年已经全部完成了西侧建筑的发掘,发现了这个建筑早期的重要墓葬。在其中一座墓里,看到用石块摆出十字形符号,这在玛雅文字里代表黄色,是玉米的颜色,表示珍贵之物,也代表大地的四方和中心。这种墓葬在科潘是首次发现,对我们了解科潘贵族的宇宙观和相关仪式活动意义重大。”
近5年来,李新伟带领的中国考古队在科潘古城发现了大型贵族墓葬、精美的玉器、内容丰富的雕刻以及与黑曜石有关的祭祀行为等,相关研究成果在美洲考古学年会上引起外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引入了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获得了参与合作的洪都拉斯和哈佛大学学者的一致认可。”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求索之路。
出于对文字阙如、蒙昧初开的人类史前时代的兴趣,以及对田野生活的向往,李新伟1986年高考结束后,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系。与考古界的前辈一样,他希望通过扎实的考古资料建立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史前基础,描绘中华文明演进辉煌而独特的历程,这也是每一位考古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长期致力于国内考古学的学术背景让第一次投身国外考古的李新伟不免有些担忧。他坦言道:“这些年来我们国内田野技术发展很快,挖过国内的大量史前遗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挖掘其他遗址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主要的担心是,我们对玛雅文明不熟悉。”
为了弥补知识储备上的不足,李新伟一边阅读大量关于玛雅文明的论著,一边从自己发掘出的文物入手深入了解玛雅文明,还时不时地向国外著名玛雅专家请教。“以前读过的一些资料现在就真切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那种感觉无以言表!”
洪都拉斯在历史上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为方便开展工作,与当地人的交流更加通畅,李新伟趁着考古发掘之余,每周学习三次西班牙语。“学习语言,也是为了表明我们开展工作的决心和诚意。从玛雅文明研究的后来者到领先者,我们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第一步既已迈出,就会坚定从容地走下去。”李新伟笃定地说道。
除了科潘考古,李新伟还参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其他涉外考古工作,如埃及考古、印度河文明考古、罗马尼亚及乌克兰境内史前彩陶文明考古等项目,主持了国内考古发掘的多个项目。
2004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李新伟主持了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发掘。那里是仰韶文化最强盛的庙底沟时期的中心地区,与红山文化大体同时,也同样发生了跨越式的社会发展。但在西坡,没有红山文化那样的石砌高大祭坛,没有随葬特殊玉器的积石冢;有的是面积庞大的聚落,举行公众集会的“大会堂”和规模惊人但随葬品简朴的社会上层墓葬。2006年,西坡墓地的发掘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发掘报告《灵宝西坡墓地》的出版也促进了对庙底沟时期社会结构和中国史前各地区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入研究。西坡遗址的工作随后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