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买车网 > 生活 > > 于晓非: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于晓非: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2019-06-07 02:02 来源: 互联网 编辑:WB002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
那些愿修大乘法的大菩萨们是怎样生起他们的心的呢?他们面对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鸠摩罗什这句话译得非常

  

于晓非: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于晓非: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原标题:于晓非: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金刚经》系列导读之二十二

  于晓非,1985-2015年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现任净名文化教育公益促进会(筹)名誉会长,喜马拉雅FM2017年度历史人文类十大节目“于晓非《金刚经》导读”主播。

  那些愿修大乘法的大菩萨们是怎样生起他们的心的呢?他们面对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鸠摩罗什这句话译得非常好,语气非常强烈,六道众生一个都不能漏掉。接着往下看:

  四生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这一段是对“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三个强化性注脚,强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第一个注脚:“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这在印度文化里叫“四生”,从降生方式上来划分,六道众生只此四种,绝没有第五种。“卵生”,比如鸡。“胎生”,人是胎生。“湿生”,印度古代认为的湿生,是昆虫一类的降生,先由母体生出卵,卵离开母体后需要水分、湿气和温度,变为成虫。“化生”,中国人不好理解,没爹没妈,“噗”就产生了;印度人认为,有些天道和地狱众生是化生的。其实中国人也好理解,我们特别熟悉的一个形象就是化生——对的,孙悟空。印度人认为从降生方式划分,六道众生只此四种,绝没有第五种。什么意思?释迦牟尼老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啊,我可说的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既包括卵生的,还包括胎生的,也包括湿生的,又包括化生的,可千万别遗漏。这是第一个强化性的注脚。

  有色无色

  现在看第二个强化性的注脚:“若有色,若无色”。“色”是佛教的高频词。狭义上讲,六尘之色——“色、声、香、味、触、法”的“色”,对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色对应眼根,对应眼识,所以六尘之色,可以理解为眼睛能看见的颜色,这是对色的狭义理解。佛教还讲“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之色,比六尘之色的概念宽泛些。五蕴之色,梵文是“rūpa”,不单单指有没有颜色的问题,还指存在形态有没有“质碍”,通俗地讲就是,这样一种物质的存在状态,有没有相当的密度,当它们碰撞时,会不会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碰撞时能够产生强烈相互作用的,就称为色法。这指的是广义的色,也就是印度人认为六道众生从存在形态上划分,只此两种,绝没有第三种。哪两种?要么是有色的,要么是无色的,人就是有色的。

  比如说,昨晚大楼停电,我在楼道里跟老王撞个满怀,你看我俩脑袋撞起了大包。我跟老王撞到一起,脑袋上为什么会撞起包?因为我俩是色法,碰撞时会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印度人认为,天道有些众生是无色的,这个无色不只是没有颜色,而是没有质碍,即相互碰撞时产生不了强烈的相互作用。中国人不好理解这种生命状态。其实也好理解,中国民间认为的一种生命形态,大概是无色的,什么?对的,鬼是无色。说昨晚花园散步,跟一鬼撞一满怀,看给我脑袋撞的这个包——如果脑袋依然撞起包了,那撞的肯定不是鬼,还是人。跟鬼撞一满怀的结果是什么?鬼就从身体透过去了,产生不了相互作用,这种生命状态就叫“无色”。印度人认为,六道众生要么有色、要么无色。“若有色若无色”什么意思呢?释迦牟尼老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啊,我可说的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既包括有色的也包括无色的,千万别遗漏。这是第二个强化性的注脚。

  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第三个强化性的注脚:“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想”,通俗讲是有情众生头脑里的思维活动。印度人认为,从头脑的思维活动形态的不同来划分的话,六道众生只此三类,绝没有第四类。哪三类?要么有想,要么无想,要么非有想非无想。人是有想,我们一生这脑壳里的想就没断过。印度人认为,天道众生里有一重天,叫“无想天”,生到那儿的众生一生头脑里无想。有人修习禅定,误以为是修什么都不想;当然能修到什么都不想,也是相当难的,但是一旦真修成就了,无想了,那感得的结果是来生生到无想天。印度一些教派专修无想,他们误以为生无想天就是涅槃,而佛教认为无想天是天道,福尽还要轮回。印度人认为还有第三类众生,也就是天道的最高一重天,叫“非想非非想天”,生到那里的众生,头脑中的思维状态,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你说他想,他没有所谓有想众生的粗想,所以只能说“非有想”;但是他也不是完全的无想,还有细微的想,所以还得说“非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众生的头脑中的思维活动状态。印度人认为,从头脑中思维状态的不同来划分,六道众生只此三类,绝没有第四类。意思是什么?老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啊,我可说的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可千万别遗漏一些,既包括有想的,还包括无想的,也包括非有想非无想的。

  这是三个对“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强化性注脚。

  无余涅槃与有余涅槃

  接着往下看,释迦牟尼说,大菩萨们面对“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要干什么?看下一句: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中国买车网(www.auto-market.cn) 法律顾问:广东无极方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黔ICP备15010752号 客服邮箱:1447260813@qq.com CNZZ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