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不绝的秦岭山间,蓝水远来、玉山高耸之处,孕育出了百万年前的“蓝田人”。他们是中国直立人化石,他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见证了人类进化最伟大的一步。
这里是蓝田县。
而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中,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走出这片黄土高原,留下的是留守的老人和无人照料的儿童。
若不是曲折、颠簸的山路时刻提醒,我们似乎都忘了这里如今也还有许多依靠耕种、靠天吃饭、把土地看作生命,在贫困线上的农民。与此同时,在蓝田,有一群人为了带领村民摆脱贫穷而扎根这里,用自己的最美的年华奉献书写着蓝田的现在和未来,他们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线扶贫者。
乐居财经陕西蓝田县走访的第2日,就将目光锁定在了蓝田县玉山镇山王村和刘寨村的“老村长”与他们鲜活的事迹上。
6月1日9:30
蓝田县玉山镇山王村,“老村长”孙娟娟,47岁
2014年,她结束了在西安做了20多的展柜生意追随丈夫返回家乡,次年被选举为村委会妇女工作和调解工作的负责人。在四年的扶贫工作中,她深切的感受到了精神脱贫比物质脱贫更为重要,“造血”比“输血”意义更为深远。
孙娟娟思想很前卫,懂得在当下社会区域发展需要IP,需要精准的营销和包装,所以有村民想出资为村里做村史的时候,她跟村委会班子全力帮助收集历史资料、协助人员采访,2018年这本量身定制的《山王村史》就问世了。
让人惊叹的是山王村有间股权交易所,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合作社的分红透明化,充分体现了分红的公平、公正。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股权证书,在交易大厅的LED屏幕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每户农户当年所获得的收益。
在西安生活的20年,让她的视野更为开阔,让她懂得了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所以她非常重视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要有书读,她一直希望能够让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截止2018年,山王村共计走出了160名大学生。
王鑫是山王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打起快板来相当有一套,其实他家里条件非常困难,父母双双出门打工无人照顾。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上学,孙娟娟跟碧桂园进行沟通,为王鑫申请到了碧桂园的助学金。
6月1日13:30
玉山镇刘寨村,“老村长”钱高宁,40岁
钱高宁,是玉山镇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监委会主任。干了17年的村委会工作,连任6届,对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都了如指掌。四年的时间,他和村委会班子让村里的贫困户减少了三分之二。
他为村里脱贫到处奔波,先后为村民解决了饮用水、太阳能路灯,推动污水处理、改厕等,为提升村里人居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和村委会一起开创了“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的合作模式,为村里引进光伏太阳能发电站,每年为村里创收12万。
在村里,合作医疗找他、养老找他、党委也找他,他为村里扶贫攻坚工作绞尽脑汁,有时为了一个与扶贫赞助企业见面的机会,他甚至得打20、30通电话,但他却认为只要能够对村里有帮助,他做的一切就都值得。
而今年,钱高宁第一次因为自己微薄的收入犯愁了,马上面临小升初的老三、中考的老二和高考的老大,数目不小的学费成了他和妻子的心病。
钱高宁没有钱,但是心里却有对刘寨村发展的蓝图:他希望可以引进民俗村,建立稻香公园;他希望可以将传统的豆腐手艺人重新聚集,并包装实现产业化;他希望今年年底,村里可以完全实现厕所改造;他希望,在2020年村里可以全面实现脱贫……
6月1日10:30
碧桂园陕西区域蓝田扶贫项目部扶贫主管,邱堃,36岁
邱堃做了5年的扶贫工作,其中在碧桂园的时光是最辛苦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上任一年来,他走访300农户,拜访合作社步行累计超过2000公里。他摸索出一套关于“贝贝南瓜”种植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技巧,一年时间,将种植范围由3亩扩张到100亩。
当初之所以放弃政府的事业单位投身碧桂园,他看中的是碧桂园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以及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健康扶贫等4+X模式。驻村扶贫半年多,他基本上没有凌晨2点前回家的时候,一忙起来有时候连口饭的都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