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冶赛迪展位上展示的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沙盘模型。新华网 韩梦霖 摄
新华网重庆5月17日电(韩梦霖)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作为连接渝中半岛“上半城”和“下半城”的纽带、“母城记忆”的重要载体,备受社会关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十八梯地下其实还有一个“地下环道”的交通建设工程同时也在推进中,今后游客可开车或乘坐大巴车通过这一个地下环道直接到达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这一工程也将让今后“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互联互通更加顺畅。
“今后游客可乘坐旅游大巴或开车通过长滨路连接道,进入十八梯地下环道,在十八梯地下车库停车后,换乘电梯直接进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游览,无需再走原来的地上道路到达。”负责十八梯地下环道建设的中冶赛迪城市交通院道路专业负责人江啸介绍。
在5月16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冶赛迪的展位展示了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沙盘模型,该项目将作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工程,预计将于2021年初建设完成。
该项目包括7条地上道路、4条地下道路、人行系统等内容。地上道路呈“一横三纵”格局:包括厚慈街、凤凰台街、响水桥、花街子、守备街、新建道路A、新建道路B,主要与中兴路及解放西路衔接,共计7条道路,总长约1.6km。地下道路呈“一环三连接”格局:包括十八梯地下车库连接环道、解放碑环道出口连接道、解放碑环道入口连接道、长滨路连接道,主要与解放碑地下环道及长滨路衔接,共计4条道路,总长约1.5km。
据介绍,该项目将延续十八梯总体规划上“七街六巷”传统街巷的基本格局、保证十八梯视线通廊的规划宽度,“今后,十八梯片区将采用地上道路以慢行交通为主、地下道路以车行为主的复合交通模式,满足区域内的人车流及物流的快速运转、与区域外的高效互联互通、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相协调、功能相补充等系统性的要求。”江啸说。
在十八梯交通道路的规划建设中,中冶赛迪城市交通设计院设计团队还运用了“都市核心区综合体立体交通综合规划技术”“地面与地下交通流高效诱导技术”“都市核心区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技术”“立体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技术”“人员逃生疏散与消防救援技术”“新型材料和智慧街道技术”等核心技术,以增强交通功能与城市服务功能有机融合,提升交通换乘效率,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
据了解,十八梯片区位于渝中区较场口以南,坐落在长江江畔,是联系上半城和下半城的老街区,是渝中半岛的文化端点、联系三条城市带的节点,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及周边基础设施综合配套项目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去年初开建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工程,预计在今年会实现首开区的开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