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在参观“摆脱贫困之路”宁德扶贫开发主题展示馆。
本报记者 暨佩娟摄
闽东沿海白马港,水流浩荡。临江而建的楼房星罗棋布,宽敞笔直的街道贯通全村。村民们织渔网、晒鱼干、卖渔获,忙不完的渔家事。
4月29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来到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探寻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下,下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全面发展,村里的百姓也拥有稳定的职业,过上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中共脱贫致富的这些经验和做法对老挝有益,我们将把它运用到老挝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本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过去——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
20多年前,这里的2000多名船民长年住在船里,漂在海上,家连着船,船连着家,以天为盖海为庐,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可谓是“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
“一条船,住着全家七口人,还要养鸡鸭,睡觉时翻个身都难。碰到刮风下雨,全船没一处是干的。很多年轻船民说不上媳妇。就是办喜事,夫妻俩的新房也不过是另增一条船。”想起当年的艰辛,下岐村村民江五全感慨万千。
1998年、2000年,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到下岐村调研连家船民上岸工作,并嘱咐“我们不仅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连家船民异地搬迁,再造家园,走出了贫困的泥淖。习近平同志当时做出的这一重要指示,成为下岐村村委楼墙上的烫金大字,鲜明、醒目。
本扬总书记来到村民江成财的家中。“那是11月初的一个早晨,我浑身都是泥土,习主席亲切地和我握手,详细询问了我家的情况。习主席对我说‘小兄弟,搬上岸要好好干’。”江成财的眼里泛着泪光,“后来,我带着大伙儿养殖海蛏,又干起了建筑业。刚搬上岸时,我家只有一层平房,现在已经盖起了四层楼房,家庭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
现在——
贫困人口几乎消失,日子过得和乐幸福
在下岐村村史展览馆,张张图片,组组数据,展示着下岐村解决当地深度贫困问题的努力和成效。
“带领下岐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性政策是什么?”老挝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占西·普西坎听得认真,问得具体。
“1997年开始实施的连家船民‘造福工程’。”下岐村村支部书记郑月娥说。
“村民们现在的主业是什么?”
“水产养殖、商贸、建筑,还有的搞起餐饮业,渔村变成了热闹的商埠,南来北往的客人川流不息。”郑月娥回忆说,22年前,当第一户连家船民上岸时,下岐村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074万元。
本扬凝神观看讲述连家船民生活变化的视频短片《连家船民上岸记》,随行的不少老挝官员都拿出笔记本仔细记录。
1998至2000年,宁德市共建成连家船民安置点65个,落成新居4531幢,1.5多万人告别海上漂泊的命运。自“造福工程”实施以来,宁德市累计完成搬迁40.4万人。
“老挝的不少村庄在建设基础设施,也需要村民搬迁,但这是个大难题。下岐村的船民们习惯了船上的生活,要说服他们上岸居住,如果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很难办到的。下岐村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这项工作,使村民们过上幸福生活,这些宝贵经验值得老挝学习借鉴。”老中合作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赛沙纳·西提蓬告诉本报记者。
走进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上摆着几本《摆脱贫困》——这是习近平同志的著作,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陪同考察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和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向本扬及老挝代表团成员赠送了《摆脱贫困》,本扬欣喜地接过这个礼物。
来到“摆脱贫困之路”宁德扶贫开发主题展示馆,本扬仔细观看每一块展板,不时若有所思地点头微笑。
四个衣衫褴褛的孩童,表情凄苦地站立船头——这是一位记者1984年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虾塘村连家船民林阿柱的几个孩子。此后,这位记者跟踪拍摄这家人,用镜头记录下林阿柱一家翻天覆地的变化:1998年,林阿柱一家上岸定居后,一家人站在崭新的红色砖房前,笑脸盈盈;2008年,林阿柱开始发展养殖,实现脱贫增收;2018年,林阿柱家中人兴家旺,和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