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温州银行重启上市征程,上市IPO和定增发行对于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效果最为直接有效,但需要面临的约束条件也更多。
《投资者网》汪下弟
房企“后花园”
1月14日,温州银行在上海清算所发布的《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以下简称“《发行计划》”)显示,前五大股东分别为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名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财务开发有限公司、新明集团有限公司、大自然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8.15%、8.10%、6.03%、5.77%、4.58%,合计持股42.63%。
这五大股东的主营业务均是房地产开发经营,即使公司名称与房地产毫不相关的第三大股东,天眼查显示,温州市财务开发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仍包括租赁服务。
另一方面,后五大股东分别为温州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三虎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昌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黎明液压有限公司和远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它们均与房地产行业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前十大股东占公司总股本的62.58%。
因此,温州银行前十大股东均与房地产行业相关,通过查询得知,这前十大股东的注册地均在浙江省境内,主要在杭州和温州地区。另一方面,温州银行95%以上的贷款发生在浙江地区,贷款主力是房企。
截至2018年9月末,温州银行总资产2109.38亿元,2017年全年总资产为2241.12亿元,总资产出现下滑,但贷款总额却在上升,温州银行的贷款总额为1012.69亿元,2017年全年仅为790.99亿元。
温州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按照贷款客户划分,公司贷款总额为350.40亿元,占比44.35%;按照贷款行业划分,房地产业涉及的贷款总额为86.14亿元,占公司贷款总额达24.58%,仅次于制造业的98.40亿元,占比2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前十大客户均与房地产行业相关。其中,有四个客户均是建筑业,总贷款金额为24.44亿元,占贷款总比例为3.08%;两个均是房地产业,总贷款金额为10.57亿元,占贷款总比例为1.34%;四个均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总贷款金额为18.91亿元,占贷款总比例为2.38%。对比2016年的前十大贷款客户,主要是批发和零售业,总贷款金额接近20亿元,占前十大贷款客户中的比重为44.11%。如此看来,温州银行实则逐渐成为房企融资“后花园”。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告诉《投资者网》,当前,监管部门对于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仍然保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但是对于负债率较低的大型房企,银行部门仍将给予合理的资金支持。对于个人房贷,监管部门希望维持居民首套房购房贷款需求,抑制多套房投资性购房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投资者网》表示,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本身要看银行的态度。一、结构性去杠杆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后续此类市场的发展有较好的机会,即融资环境趋于宽松,利好房地产;二、房地产市场继续强调降低风险的导向,尤其是审慎监管的导向,后续部分违规资金依然会面临监管。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类似风险关键在于,部分资金可能包装后,会进入到首付阶段,这显然是违规的做法。同时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看,关键银行本身要做到事前和事后审查,尤其是在遇到涉嫌和房屋买卖有关的贷款,更是需要审查。
关键指标下滑
2008年,温州银行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即提出上市计划,随后于2009年通过上市辅导期,但由于期间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包括A股暂停新股发行等,温州银行的上市计划搁浅了。
此后,曾于2012年、2014年传出温州银行上市的计划,但直到近日才有了明目。2月21日,一份名为《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备案公告文件》挂上了浙江监管局,公告显示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辅导期大致为2019年1-12月。辅导工作将分为三阶段进行,即摸底调查、汇总问题;集中培训、解决问题;完善辅导计划。
温州银行原为温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3月10日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7年9月6日更名为温州银行;2004年2月,公司完成第一次增资扩股为4.71亿元,后经历多次增资扩股,直到2017年的第七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额由25.08亿元增至29.63亿元。自2007年,温州银行已在上海、杭州、宁波等9地设立分行,先后获得中资商业银行50强、全国十佳城商行等奖项。
联合资信发布的一份《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金融债券信用评级报告》显示,受所处地区整体经济环境及历史不良资产包袱等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行压力;业务发展对资本消耗较明显,核心资本面临补充压力;在融资成本上行的环境下,利息支出水平上升明显,净利差有所收窄,加之贷款核销规模较大,对盈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