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亿元票房导演俱乐部的钮承泽如今信心十足。
2009年5月19日钮承泽与阮经天一起来到戛纳参加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图/CFP
我也曾经血气方刚,逞凶斗狠,也曾经人生路上有过偏差,再到患上忧郁症,走到今天。正是因为我经历过那样的偏差,才有了阅历能拍出这样故事。《艋舺》让我再活了一回。
人物简介
钮承泽
小名“豆子”,国光艺校影剧科毕业。1966年6月22日生,双子座。父亲来自北京,9岁开始接触表演,2000年开始导演工作,2002年8月成立红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
电影演出:《风柜来的人》、《小毕的故事》、《飞天》、《黑金》。
电视演出:《吐司男之吻》、《包青天》、《台湾灵异事件》
电视导演:《吐司男之吻》、《来我家吧》、《求婚事务所》、《我在垦丁天气晴》
电影导演:《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艋舺》
今年春节,一部名字又难念、又难写的台湾电影《艋舺》(音mon ga)红遍台湾,创下23亿新台币票房的好成绩。影片还借着柏林电影节展映以及盗版的流传,让大陆网友和媒体也兴致十足。和《海角七号》的意外之喜不同,《艋舺》是一次策划好的成功,似乎象征着台湾商业电影复苏的开端。
电影 不能承受之轻
2010年1月14日的傍晚,钮承泽和音效指导杜笃之不间断奋战近30个小时后,完成了《艋舺》的后期制作。在骑着单车离开录音室的回家路上,钮承泽哭了。在台北市中心街头,他泪流满面到脸都皱起来。钮承泽说那种激荡波澜的情感,除了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的自己,其他人不能体会。构思四年、筹备五个月、前后拍摄七十多天,近八十天的争分夺秒的后期制作成就了《艋舺》。更重要的是,被好莱坞电影侵蚀严重的台湾电影市场,台湾地区制作二十年后终于又上了春节档,做商业大规模发行。“你可以在离你家最近的那个电影院看着讲着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故事的电影。”钮承泽不无感慨地说。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台湾当电影导演是件很没面子的事,因为好莱坞电影占据了台湾市场95%以上的份额。本土制作观众不关心,投资人不理会,电影从业人员纷纷改行到广告、电视偶像剧、综艺节目中。这种状况在钮承泽处女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导演豆子为了拍摄自己的电影陪投资人喝酒、辅导金太少而拿去炒股,最后弄得一地鸡毛片子依然无法拍成。
2008年《海角七号》的异军突起,似乎让台湾本土电影才看到崛起的可能,但钮承泽始终认为,《海角七号》是个意外,但电影工业需要的是例子。于是在筹划《艋舺》时,他和监制李烈就用尽商业的办法,在上映前就确定春节档,由此计算投资规模、能承担的风险、摄制日程甚至宣传策略。
对钮承泽来说,《艋舺》有点像台湾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所谓“人不轻狂枉少年”,钮承泽把自己的青葱岁月搬上了大银幕,给自己人生做了一番交代。钮承泽说,混迹街头的那些日子,他们其实也没干出格的事,无非是站在学校门口对着学长们骂脏话,和同学好奇地去艋舺地区探个险。十几岁时的叛逆一方面是钮承泽的年轻气盛,另一方面也是他和个性阴郁父亲关系变差的一种逃避。
成长 轻狂少年“小毕”
钮承泽的父亲是钮骅源于满清贵族钮祜禄氏,祖上出了六位皇后,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慈安太后。钮家为满族贵族之后,钮承泽的外公是国民党将军张载宇。钮承泽说,他虽然是外省人第二代,但住的不是竹篱巴内的眷村,而是外公专用占地1200平方米的自己院子的独幢楼。小时候他最常跟同学炫耀的,就是他曾经上过蒋介石专用的厕所。
钮承泽的父辈看似风光,但来到台湾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父亲在钮承泽12岁时就生病,脾气变坏个性越来越阴郁,父子关系越来越远。钮承泽说自己在叛逆青春期很害怕见到父亲,“他发病后每天就坐在桌子前面,抖着手拿笔写家书,回忆着童年,诉说着思念,身体却是越来越消瘦,我却每天都在外面混,都在逃避……”与此年少成名的他,开始对演艺圈感到格格不入,而弟弟的存在又让他感到母爱也被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