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根溯源
(一)少皋曾孫台駘之後:台駘是少皋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國號黃。周初,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二)伯益之後: 伯益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賜封。後裔有封於黃國。
(三)陸終之後:一.陸終長子樊的長子南陸公,食采江夏,賜姓為黃。二.陸終次子惠連受封於黃國,以國為氏。
(四)仲衍之後:陸終長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隱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時高為車正,號曰仲衍,伊尹嘉其賢,以孫女妻之,是為開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賜姓黃。
二.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上海浦东也黄姓也很旺!
三.郡望堂號
(一)郡望
江陵郡:西漢舊族,為黃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江夏郡:興於漢之世,為黃香之族所建,今為全球黃姓郡望。
會稽郡:興於東漢之世,為黃昌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零陵郡:興於三國吳之世,為黃蓋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巴東郡:興於三國蜀之世,為黃權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西 郡:興於三國魏之世,為酒泉黃衍之後所建,西魏時廢。
晉安郡(南安郡):晉安郡興於西晉之世;南安郡興於唐之世,為黃元方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洛陽郡:興於南北朝東魏之世,為江夏分支,隋初已廢。
濮陽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東陽郡:興於唐之世,為黃苾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松陽郡(縉雲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第一世
昌意(黄帝之子,有熊氏子派) 娶蜀山氏,女昌仆、女昌枢,感瑶光贯日月之祥。生子:颛顼。
第二世
颛顼(昌意之子) 名连堤,于若水少昊裔孙女妻之,见玄鸟之堕卵而吞之。生子:大业。
第三世
大业(颛顼之子) 炎帝神农十二代孙也。生子:少典。
第四世
少典(大业之子) 传少典治水土。生子:女莘。
第五世
女莘(少典之子) 以豕龙女妻之。生子:大费。
第六世
大费(女莘之子) 禹平水土佐舜,以刘累女妻之。生子:卷。
第七世
卷公(大费之子) 娶杜韦氏女。生子:回。
第八世
回公(卷公之子) 娶姬女。生子:陆终。
第九世
陆终公(回公之子) 初于黄,妻汤氏。生子六:次南陆,受姓于黄氏。
第十世
南陆公(陆终公次子) 讳定,始封黄,食邑于黄,遂以黄为姓。妣李氏,生子三:嘉、台、袁(表)。
第十一世
嘉公(南陆公长子) 兄弟三人俱居湖广江夏县,故黄氏之郡以江夏名。妣袁氏,生子:奇。
台公(南陆公次子) 居湖广江夏县。
袁(表)公(南陆公幼子) 居湖广江夏县。
第十二世
奇公(嘉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最。
第十三世
最公(奇公之子) 妣刑氏。生子:舒。
第十四世
舒公(最公之子) 妣光氏。生子二:厚、原。
第十五世
厚公(舒公长子) 妣元氏。生子二:冕、哻。
原公(舒公幼子) 妣龚氏。
第十六世
冕公(厚公长子) 妣京氏。生子:凯。
哻公(厚公幼子) 妣官氏。
第十七世
凯公(冕公之子) 妣福氏。生子:函。
第十八世
函公(凯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三:俞、氽、全。
第十九世
俞公(函公长子) 妣贞氏。生子:寿。
氽公(函公次子)
全公(函公幼子)
第二十世
寿公(俞公之子) 妣夏后氏兴罢,黄公爵公处之晏如。妣元氏,生子:所。
第廿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