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娃娃暑期四处赶考 昆明艺术考级咋那么火?)
正值暑假,各类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大幕纷纷在昆明拉开。舞蹈、乐器、美术……许多家长也开始带着孩子“南征北战”,四处赶考。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多个艺术类考级的机构门口,都有不少孩子拿着准考证,等待上场一显身手。暑期是昆明艺术培训机构最火爆的时候,也是艺术考级的高峰期,舞蹈类、书画类、音乐类等社会艺术等级考试种类越来越多,考级人数也以惊人速度在增长,且花费不菲。为什么家长那么热衷让孩子去考级?这其中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现象 家长带着娃娃奔波赶考
记者走访发现,虽然放了暑假,但很多孩子并没有放松,每天忙于学琴、练舞、画画……父母一手操办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特长班,孩子们疲于奔波于各类艺术考级机构中。暑假开始后,各类艺术等级考试如火如荼地举行,在昆明市青少年文化宫的楼道内,不少家长在考场外默默等候,期盼孩子能在艺术等级考试中有好的表现。
正值周末,赵女士已早早地将女儿小冉喊了起来,将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赶往考场。当天早上,是赵女士4岁的女儿第一次参加舞蹈等级考试,通过后,一家人甚是高兴。“也没有非得要孩子考个证之类的,主要是想锻炼下孩子的胆量,证书可作为一个阶段性成果的纪念。”赵女士称,女儿对什么感兴趣,以后就给她报什么班,不会给她过多的负担,还是要寓教于乐。
严先生每周末都带姑娘去学习古筝和画画,“姑娘古筝过了3级,画画过了中国美院社会组儿童4级,像这种证书有没有含金量,我也不清楚,但是别人家娃娃有一个,自家的娃娃也要有。”他坦言,姑娘在学古筝时,被教授的曲目基本是考试曲目。“姑娘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古筝和画画,到现在学习3年了,这两个兴趣班每年花费在8000元左右,相比诸多家庭在这方面的投入,这并不算多,还可以承受。”
言论 别家都考,我家也要考
“考总比不考好,别家孩子都报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考些证书,也许升学时能用得上……”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培养一技之长,有几张证书在手,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够脱颖而出。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考艺术考级的出发点还在于:即使孩子不能在艺术上有所发展,至少学习艺术还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孩子智力发育,也可以借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的考试费用,诸多家长并没有放在眼里。而造成的隐形现象是,有些孩子的特长教育也成了应试教育。一位家长坦言,孩子在学古筝时,被教授的大多是考试曲目,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自然不能让孩子学到更扎实的东西。
有利可图,艺术类的培训机构继而走俏,在形形色色、素质参差不齐的师资中,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显得尤其困难。何况跟着好的老师,相应也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很多家庭只能选择“将就”。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是拿了许多等级证书,但对于个人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影响,而且还赔上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观点 学习艺术应遵循孩子兴趣
关于艺术考级,某培训机构的钢琴教师王老师说,艺术考级就犹如学校里的期末考试一般,就是测评孩子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现在的艺术考级成了一种热潮,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考级点通过率100%,这能说明现在的孩子每个都厉害吗?”云南省文化馆声乐教授罗树萱认为,让孩子学习舞蹈是为强身健体、增强自信心,这可以理解,也值得鼓励;但有的家长一味包办,盲目跟风让孩子参加艺术考级,培训机构急功近利,给孩子直接教授应试内容,没有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容易让孩子的天赋夭折其中。
罗树萱说,现在的艺术培训市场鱼目混珠,很多老师纷纷向孩子们抛出橄榄枝,但学艺术,不能光注重考级,还要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技巧的训练,还有个性化的发展。
在今年考取上海音乐学院的曾莉婷看来,艺术等级考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她自己本身也没有参加太多的艺术考级。“以前在学校时,我的艺术考级证书并没有别人的多,但凭着自己能力,也照样当文体部部长,后来又是学生会副主席。”曾莉婷说。
新闻链接
教育部明确规定社会考级不作艺术特长测评依据
教育部近日明确规定,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