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经济学界还在为中国经济增长心存忧虑之际,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同一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在香港举行,对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予解读。这意味着我国都市圈建设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探索实践之后,从规划落地到顶层设计已日臻成熟,并将进入高质量高速发展阶段。在经历了2018年的经济短暂阵痛之后,中国经济再次寻找到新的发展引擎。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都市圈内经济和社会活动活跃,各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强,是所属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中心和竞争力高地。相较于单个城市,都市圈能在更高水平上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较大程度地缓解单一城市因人口、资源、人类活动等因素过度聚集而产生的各种城市病。因此,许多专家认为都市圈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都市圈的引擎作用可见一斑。
首先体现在投资领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是首要工作,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一中心”是指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三网”是指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仅此一项就将形成万亿级基建投资。随着交通设施,尤其是轨道交通设施的完善,一线城市所在的都市圈一体化和同城化会更加完善,为相关产业带来更大的投资机会,也为房企提供了绝好的多元化业务拓展机遇和空间。城市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改善等需求更是为房地产企业带来直接投资机会。
都市圈的引擎作用还体现在扩大内需上。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口,我国经济增长战略越来越趋向于内需主导,而基于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打造新的“增长极”,已成内需大引擎。大城市、中心城市集聚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之间交通条件改善也为人口流动和物流发展提供便利,进而为扩大内需提供动力。
作为区域经济高级发展阶段的产物,城市群、都市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引领自由贸易港、高科技创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2月25日01版 )